2019年7月6日晚,北京中山音乐堂,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世界经典名曲交响音乐会」。
在此之前的六个月里,几乎每一个周末,这些少年团员们,都要从北京的各个方向,甚至是清早就从东北、华北地区的家里出发乘坐高铁,齐聚在石景山郎园Park的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排练厅,跟随中国爱乐乐团各声部的首席或资深演奏家进行排练。
这种排练,本身也是教学。无论是分声部排练、乐团整体合排,还是导师的单独指导、演示,都是以“非常精密的刻度”在反反复复地进行着。进程是稳健、高效的,也考验着这些少年人的专注与耐力。每每是一个音色的细微差别,或是节奏的些许跳动,就要停下来,比对、讲解,或是观摩世界顶级乐团的演出视频,之后数次反复操练,直到团员们的配合达到一个足够专业的标准。
这个“标准”,在中国爱乐乐团导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演出经验中,身教更大于言传。置身在这样的排练场景下,常会感到,这些中国最优秀的职业演奏家们,正在用一种殷切的心情“托着”这些孩子,帮助他们把那个标准树立起来,精准指出通向更高阶段的方法是什么,从技术到艺术。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的翟佳团长,会告诉旁听乐团排练的来访者:我们就是这样手把手,一个小节一个小节,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抠,让这些孩子在过程中一点一点理解什么是乐团、什么是交响乐,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特约摄影——葛京
7月6日下午的排练,和平日里的不同。按照当晚演出曲目的顺序,整个乐团尽量不间断地演奏,那些细节处的准确、妥帖、精妙,被流畅地包裹在完整的乐曲之中,如江河的水波、浪花,在流动中鲜活地闪动。
“音乐教育不仅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名言,也是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成立之初,便坚信的教育理念。少年乐手们在乐团提升技艺,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也在集体的协作中学会沟通、交流,更藉由音乐获得思想与人格的完善和成熟。
少年人专注、认真的样子,混合着青涩与成熟、天真与深沉的样子,真是好看。无论在排练厅还是舞台上,当整个乐团集结完毕,当乐团首席给出的第一个标准音出现,各声部渐次加入,形成一种独特的类似吟咏的混响。那一刻又是极其安静的,每一位少年的表情与肢体,也开始变得平静、专注,似乎所有人的意念都汇聚在了一起,共同期待一个庄重的开始。
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高起点,你们是爱乐少年
半年前,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定下了夏季首演的曲目。由于时间紧张,很多声部的乐手都是在春天的时候,排练的进程之中,才完成了招募与人员补齐。
在日常排练中,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夏小汤老师的一个口头禅是,“你们是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的团员……”言外之意则是,有些错误不该犯,该出彩的地方不该不够好。更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鞭策着这些少年乐手,要把标准定得高一些。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在朝着代表中国青少年艺术音乐和精神风貌的目标在努力。
首演的重头戏《天方夜谭》,由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于1888年,以结构明晰、色彩丰富、优美的节奏和出色的表现力著称,神秘的东方色彩,对管弦乐演奏的要求极高。《天方夜谭》也曾是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出曲目,也是由夏小汤老师指挥。
作为一支成立仅半年的青少年乐团,从一开始就把首演的专业水准定得极高,选择了复杂而专业的曲目,并以此建立对团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与排练。这也是中国爱乐艺术家们“在实践中教学”的直接体现。
少年团员们的成长是快速而显著的。经历了六个月严苛训练与高强度的刻苦排练之后,在7月6日的首演音乐会上,少年团员们联袂中国爱乐的 15 位艺术家,以稳定的发挥,默契配合,献上了一场高水准的经得起专业眼光检验的演出。
少年的初心,少年爱乐的初心
特约摄影——李光辉
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的首演,获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演出当晚,在CCTV音乐微博直播、爱奇艺、斗鱼、今日头条、哔哩哔哩、一直播、东方头条、凤凰网风直播、新浪新闻等在线直播平台的音乐会实况转播,收获了超过70万的观看点击。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北青网、新浪、搜狐、中国文化报、北京青年报等报道了这场演出,国内几十家媒体转载了新闻报道。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的首演,收获了广泛的盛赞。
成功,不意味着完美。少年人的“初心”,是不加掩饰的青涩,是小心翼翼的专注,是严阵以待的投入。更是虽有微瑕,却足够激动人心的意外之喜。一直关心关注着这群少年乐手和乐团成长的,来自社会各界的乐迷朋友、专业人士、家长、普通观众,用他们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下了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的首演和他们激动振奋的心情。
对比欧美青少年乐团和大学生乐团的音乐会演出水准,在曲目难度与演奏的完整性及整体声音质量与艺术表达上: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应属平均水平线之上的上乘之位!一支仅仅组建几个月,且年龄组和乐龄如此偏低的乐团,有此令人吃惊的良好表现,不由使人对乐团组织管理者和中国爱乐乐团的音乐艺术使命感发出钦佩与敬意!
——资深乐迷、乐评人 燕赵无为人
返场加演曲目中的一首是《我和我的祖国》,年初这个乐团在机场搞快闪时就演奏过这首,当时网络上反响还蛮大的。听到“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热泪盈眶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人。
不过整场演出下来,最触动我的,还是这个年轻的乐团本身。从小学音乐的他们,当然早已身经百战,但第一次面对花钱买票的观众,还是不一样的吧,明显感觉到他们非常紧张,也有点拘谨,然而正是这种本色的表现,让人感动得几乎要落泪。啊,年轻真的太好了。观众也都非常买账,演出过程中全场秩序井然,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日后他们中的某些佼佼者,成了职业演奏家,回想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的这个夜晚,会是什么感觉?
—— 现场观众、微博网友 garbee9
音乐不仅表达情感,也能使人变得优雅、高贵。音乐会中演奏的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带有明显的巴洛克曲风——华丽、典雅、精巧。两位年轻的小提琴首席通过精湛的演奏,像两把提琴在对话,你问我答、你追我赶,彼此纠缠、彼此交织,时而热烈、时而安静,旋律优雅而庄重,厚重而绚丽,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作曲家的意图。孩子们每天在这样的音乐氛围里熏陶,深深地将音乐镌刻在心底,得到了情感上的慰藉与精神层面的滋养。
孩子们在乐团接受了更加严谨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爱乐的孩子们从小学习音乐,借助学习古典音乐的领域,不但学习到演奏的技巧,更多了解了音乐背后深刻的思想层面、历史沿革、灿烂的文化、真实的人性。我们并不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爱因斯坦,而是通过音乐教育孩子们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拥有自己的梦想,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团员家长 赵鑫
我最喜欢的是整场音乐会的扛鼎之作《天方夜谭》。里姆斯基脍炙人口的这首曲子因为旋律的优美和纯粹的俄罗斯风味我听过无数遍,这一夜我带着很挑剔的耳朵来参加孩子们首秀。他们居然能演奏得这么专注和专业,主旋律反复再现,欧亚大陆广袤的森林,西伯利亚原始生态不同音色的四季变化,层林尽染,清泉蜿蜒于白桦林,清晨的鱼肚白和雾霭与第一首北欧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首尾呼应,旋律和代入感都很强。这样大型的交响乐,这么丰富的色彩,打击乐和吹奏声部的相映成趣,配合的天衣无缝。闭上眼睛,几乎感觉不到是孩子们在演奏,真的很成熟!当然也有缺憾,比如小提琴方阵单薄,小提琴手年龄偏小,气势出不来,力气不足。
祝愿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享受生活,也一代代地把青少交舞台上的快乐与世界分享。祝贺青少交的首秀,你们得到了九十分!
—— CCTV英语频道主持人、制片人,专业乐迷 杨锐
纵观整个演出:乐团整体声音质量出众。尤其弦乐声部声音厚重,合诣,优美而且齐整。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乐曲歌唱性很强,对弦乐的表达尤其是弓法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缓弱不藏拙”是弦乐器演奏的特点。小演奏家克服了肩部和手臂的尚欠发育成熟,全曲表现完美。呈现出很高的训练水平。另外几首较有难度的曲目,乐团的演奏也堪称完美。其中单簧管独奏与双小提琴独奏的小乐手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才华与深厚的基本功,以及难得的音乐理解和感受力。
——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教授、国务院专家库专家、朗诵艺术家 梁国庆
在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夏小汤的执棒引导下,孩子们展现了出人意料的优秀演奏水准、令人惊喜的团队协同能力和无比珍贵的挖掘潜力。座无虚席的中山音乐厅里,观众以热烈持久的掌声和欢呼接下了孩子们递出的这张“中国顶级青少年交响乐团”名片。如此年轻的乐团敢于承担这样的作品实属难得,这既展示了乐团的整体训练水平,也体现了乐团以专业标准引领培养音乐人才的理念。
—— 北京云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原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主管 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