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两次新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另一次则是透过某种“神奇”的经历开始发现世界、思考生活。往往是因为找到了某种热爱,生命从此开始不同,这正是成长的意义和秘密。这种会带来动力、热情、能量的经历,可能是通过阅读、绘画、某项运动,也可能是电影,或是音乐。
在经典电影《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中,意大利南部小镇的小男孩多多,因为对电影的好奇,与阿尔弗雷德成为忘年交,最终爱上了电影,并在阿尔弗雷德的影响下,从“天堂电影院”出发,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与意义。
这部1988年上映的意大利电影,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30多年来感动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影迷。本片的配乐,也成为经典的现代音乐作品。
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演奏《天堂电影院》主题音乐
《天堂电影院》的同名主题音乐,在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少年乐手们的演绎下,正如全片的基调,交替着怀旧、温暖、愉悦的情绪。但更多的、显而易见的,是初涉人世的少年气,青涩、明亮,些许迷茫,如同意大利南部明媚的阳光,剧中人多多和阿尔弗雷德共处的美妙时光,少年成长的迷茫……
2019/07/06,北京中山音乐堂,指挥夏小汤
这些少年乐手,或许也和多多对电影的痴迷一样,藉由音乐,开启了他们的“新生”与成长;藉由音乐,去打量世界万物,体会人类永恒的情感共振。只不过,那影片故事中30年后回望的物非人非、往昔不再,那些难言的弥漫在音乐中的伤感和痛苦,尚不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之中。
《天堂电影院》曾获得1989年第4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金棕榈奖提名,1990年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并以8.4分的平均得分位列IMDB Top 250 的第54位,以9.2分位列豆瓣 Top 250 的第35位。
电影上映时,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尚处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年仅32岁。这是一部关于电影,关于往日时光,关于个人成长的电影。正如其日后惯常使用的清晰直白的电影语言,平实讲述属于普通人的平凡故事。本片与托纳多雷其后的作品《海上钢琴师》(又名《1900 传奇》,1998)、《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0),构成导演的“时空三部曲”,皆是全球影迷喜闻乐见的时代佳作。
音乐,似乎一直是托纳多雷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括“时空三部曲”在内的电影音乐,也早已超出配乐的范畴,它们既是人们回味影片时自然响起的旋律,更是影片之外,最耳熟能详、感人至深的时代名曲。很多人即便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也一定在某个场合下,听过其中的旋律。
1980~1990年代,是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又一个创作高峰,其音乐风格、合作导演、电影类型不断丰富,几无边界。和《天堂电影院》导演托纳多雷长达30年的合作,也开始于这一时期。
2001年开始,埃尼奥·莫里康内亲自担任指挥,与罗马交响乐团合作展开世界巡演。2004年,曾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及罗马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一张《马友友的电影琴缘》(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专辑,这些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经典电影音乐,经过埃尼奥·莫里康内对管弦乐的重新编曲,保留原乐章结构,并为马友友的大提琴编排乐章情绪的切入点,给予大提琴精彩的挥洒与表达空间,成为一段乐坛佳话。
埃尼奥·莫里康内的经典电影音乐作品,也是很多世界知名演奏家和乐团经常会选择的演出曲目。其旋律乐思宽广、质朴流畅;配器构思独特,取材广泛;手法多样,极具创意与时空感。更重要的是,以其独创性,总是完美地与电影情节融合,令观众听之不忘,回味无穷,极大地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埃尼奥·莫里康内深刻影响了同时代及其后的电影音乐,以及一代又一代的电影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