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知名的指挥家,余隆先生是中国交响乐文化的代表和传播者,他不仅给中国本土,甚至给国际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变革。2009年《纽约时报》更是将余隆誉为“中国的赫伯特·冯·卡拉扬”!2020年9月刊最新一期《BBC音乐杂志》(BBC Music Magazine),资深记者奥利弗·康迪更是为指挥家余隆撰写专题文章,其中写到:“在过往的10年时间里,由于指挥家余隆(Long Yu)的自身活力,以及他对于中国本土青年才俊的热情信念,促使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热潮!”
尽管公务繁忙,余隆总监始终心系中国国内的青少年交响乐团的发展,一直以来他都热心于青少年艺术教育。2019年1月5日,余隆总监亲临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开团仪式现场致辞祝贺,并宣布担任乐团名誉艺术总监一职。这一举动,不仅是为普及推广中国交响乐事业、培养未来的音乐家们,更为乐团的小团员带来了莫大的鼓舞与动力。
余隆总监对爱乐青少交寄予极大的期望
爱乐青少交即将上演
斯特拉文斯基成名作《火鸟组曲》
当日,余隆总监为乐团排练了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青少交在疫情期间对作品进行了线上讲解和排练,并在8月进行了集中训练。
这部颇具难度的作品,不仅是职业乐团演奏员的试金石,对青少年乐团的孩子更是充满挑战。即便如此,小团员们从容淡定,在此前的排练中已初具雏形。本次排练经过余隆总监细腻、严谨地指导,小团员们的演奏更加娴熟、准确。
古典音乐的未来属于你们
余隆总监亲临此次排练,小团员们格外兴奋与期待,排练中他们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当乐团齐力配合,较为完整地呈现整部乐曲后,更加自信!
排练结束,余隆总监为小团员们送上签名与祝福,并鼓励大家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我并不期待你们每个人都成为音乐家,但我期待你们都能成为音乐的爱好者,我也期待你们将来成为音乐的支持者。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余隆总监为团员们签名现场
爱乐青少交小团员们的排练感想
在我的想象中,余隆指挥应该是相当严肃、认真而且一丝不苟的——这应该是一位大师应有的个性。火鸟又是一部如此高难度的作品!因此,我们所有人都非常紧张,坐得笔直,端端正正地拿着琴,甚至眼睛都不敢乱看,只目不转睛地盯着谱子。直到排练开始后,我发现余指的个性和我的想象截然不同。
余指一走进排练厅,便迅速发现了排练厅里的“凝重气氛”:“你们不要这么紧张!要把我当成朋友行不行!”说完他哈哈笑了两声,随后把指挥台拉到了后面,自己站在了地上与我们平视。待准备工作就绪,他自然地在厅里扫视了一圈,突然把目光停在了江雨璇身上(她是我们当中最小的),“呀,还有这么小的小朋友!太可爱了,太可爱了。”他看着江雨璇笑了起来。大家绷直的身体顿时放松了。
“很好,很好。我实在没有想到,你们能演的这么好。”他鼓励着我们,“但是圆号,要更齐,呼吸就要对在一起……再来一次!”
“不要紧张,一遍一遍来,多少遍都行,一直到做好!”这让我们宽下心来,“再来!”接下来的一遍竟立即做好了。
之后的排练中,就一直以这样放松而又严谨认真的气氛进行着。余隆总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既有艺术家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并且更有平易近人和随和的个性。希望还能有幸再与余隆总监进行一次这样的音乐交流!
石苓之 —— 爱乐青少交双簧管演奏员
这次排练,余隆指挥不仅为我们更细致地讲解了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公主之舞”这一段,还和我们讨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认为一起排练是非常有趣的?”、“到底‘有趣’在哪?”当时我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排练好一段乐曲并演奏出来的时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这也是我认为它最有意思的地方。”
余隆总监还和我们说,音乐和其他的事物不同,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我们投入情感、用心地体会它,才能把它很好地呈现出来。
王思元 —— 爱乐青少交大提琴演奏员
在今天排练的过程中,余隆总监对每个声部的的学员都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的非常细致,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带着我们训练。
余总监不仅对我们的曲目进行了专业的指导,还认真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毫无保留地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我从中也收获了很多,更加明白了音乐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非常感谢乐团给予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希望还能有机会与余隆总监学习探讨!
经过8月份精心与细致的排练,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将在9月上旬恢复在音乐厅的演出,让我们相约剧场,不见不散!
在此我们真诚地邀请优秀的爱乐少年们,欢迎你们加入这支充满活力与朝气、专业且优秀的团队,共同成就属于我们的音乐盛典!